閱讀的美妙之處, 是當你從某個章節起, 產生追著文字一字一頁的讀下去的慾望之時, 彷彿透過書本與作家對話, 然後收到一份絕妙的禮物 - 用筆墨道出的智慧.
近日和幾位友人聊起面試和日常工作這個話題, 我想起閱後讓我獲益良多的這兩本書:<<老是換工作也不是辦法>>和<<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>>. 我深信, 單憑書名, 它們已能捉到香港大部分打工仔的痛處.
我們這批30+或40+, 有工作或沒工作的, 對話中, 各自用不同聲調音節為"工作"繪出比貞子更可怕的形象. 工作, 因為形成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壓力, 是可怕的. 但是, 可有人想過, 自己為自己設下的框框, 才是令工作變得可怕的幕後主腦?
以往的面試機會, 讓我有幸與比我年輕或年長十多年的人碰面. 不幸地, 他們的行動, 為多管閒事的我帶來絲絲愁緒.
在面談之前, 透過履歷了解應徵者. 幾百封電郵, 出現極多讓人嘖嘖稱奇的狀況:
1. 連cover letter都懶得寫, 到底來件者知否如你用QUICK APPLY, 有機會你的電郵名稱是以'NO REPLY"開頭的呢?
2. 明顯連spell check鍵都懶得去按, 然後, 文法和串字錯漏百出, 但其中一段明顯100%正確的. 讀者有理由相信, 那唯一全對的一段, 是從網上COPY & PASTE出來的.
3. 更離譜的情況是, cover letter欠奉, 然後你發覺, 來件者履歷完全做著不相關的工作, 讓你好懷疑他到底知否他把履歷投去哪裏?
真正面試過程, 更是讓人覺得自己見識少, 因此出現很多自覺'離奇'的場面:
1. 爸爸/媽媽在附近等候他, 因此催促面試官'快少少'完成面試
2. 面試預定時間10時正, 面試者乖乖的9:40分到場, 並且預先被知會面試乃一對一形式進行. 然而, 他在門外偷看面試室有人在面試中, 居然門也不敲, 直闖入來告訴你他而在場.
3. 面試者沒有帶作品集, 然後作個像被人截糊的麻雀客般的晦氣推牌動作, 推出一堆工作證明, 告訴你:"我係得呢啲!"
4. q&a時間, 面試者問你:"我想問下, 未來一年你地有咩計劃?計劃的kpi係咩? 想做到幾多業績?"
5. present作品集, 理應是面試者show off時間, 竟然說:"我的作品, 無乜特別架... 點由brief做到概念? 嘩!我都要諗下..........e.... 其實無乜特別...."
......................
這些過去的回憶, 加上朋友分享, 讓我意識到, 這是"集體回憶"!香港的年輕人,變成如此, 我們是’功不可沒的’!因為,家長、老師、朋友、傳媒等等,都在教育他們,有錢有地位,才代表你成功,才代表你是社會的人才。
所以,他們畢業後,沒真正想過自己喜歡什麼, 又或者很快變氣餒改而追隨大眾主流思想, 跑進門前掛著企業名字的冰冷石屎監獄。在之後的歲月,掉入工作與資源錯配的痛苦循環中。 然後,在他們變成30+ / 40+之時,為工作或人生的意義變得迷惘......
香港人, 誤信了生命是一場又一場的戰鬥, 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機會. 何
為工作而迷惘的人,不如先讀讀書,了解一下’天職’的概念,問問自己到底想有一番什麼樣的作為,重頭開始吧!